图片
找我看诊▶长按二维码查看步骤
🍂化简驭繁,宏效惠民🌿
大家好,我是陈婕医生。老有病人关心地问我:“现在你都把精力放在针灸上,那你开方子的手艺不就生疏了吗?……”也有老同学在开我玩笑说:“陈医生厉害啊!针药双修,小心走火入魔啊!”事实上,只有我自己心里最清楚,这么些年来,我一步步靠的是什么,才慢慢积累起的病人信任。我是找到了适合我自己的方法,是清楚了我自己的专研方向,是感悟到了我们中医的深层魅力,这才有了现在的自己。中医起源于针,而成就于经药。针与药不仅不冲突,反而本就是共生一脉,相辅相成。图片
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是如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,从专攻经方,到针药融合的思路转变吧。我的中医之路是从经方开始,很感谢我的恩师,在我从医的初级阶段,严格要求我死啃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,而没有受杂书旁系的干扰,让我打下了扎实的经方基础和建立了严谨的辨证逻辑。并在门诊千百次的亲身实战中,见证了经方的卓越疗效。理中丸温中散寒,大柴胡汤和解攻里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安神定志……这些经方让我手中的许多患者,得到了很好的治愈验证,也使我建立了自己的信心。然而,病人越多,面对的各样难题就越多。随着临床的深入,我发现很多病人并不适合服药,更有很多病人其实是排斥服药的。这让我也开始不满足于先前所学,于是开始转向针灸的外治学习,这一学,没想到就“钻”进去了,越学得深,我觉得越有意思……图片
每次奏效的针灸,最后总结下来,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后来一拍大腿,这不就是咱“经方”里的内容吗?经方配伍就是穴位组合,一穴对应一药,同理同法,真是太奇妙了!例如理中丸对应 足三里、内关、公孙,共奏温中健脾之效;例如大柴胡汤对应外关透内关、足三里、太冲、足临泣,共达和解少阳之功;
例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应外关透内关、太冲、足临泣、照海,同奏疏肝安神之效……
真是太多太多了,原来老祖宗的智慧早就摆在那里,就等你踮起脚去拿而已。
又回到最初那个问题,这些年,我非但没有感觉到两种技艺的相互冲突抵耗,反而我发觉它们在临床运用中,相得益彰!
针灸让我对气机的感悟力增强,使我在把脉中,更能体会到病人的气血盛衰,辨证开药更为精准;而开经方的严谨苛刻态度,也运用在我选穴配穴中,让我更加去注重“君臣佐使”的穴位关联。
图片
现在,面对病情复杂的病人,我比从前更加从容,或针或药,或针药并用,我都能更好的从患者角度出发考虑问题。
我依旧还在不断改良研究针灸技术的过程中,并提出“陈氏经针”的理念,想将其推广,甚至简化成家庭按摩手法,让普通人都能受益。
我能教的我尽力都教给大家,医不藏私,我还没想过“开宗立派,建功立名”这些高大上的理想,相信熟悉我的朋友,都会了解我的初心。
在教授技法的同时,我也想对刚入门的师弟妹们说两句。
这些年我深有体会,无论你是从药开始学起,还是从针开始学起,还是仅仅只是中医养生的爱好者,你都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,不断夯实自己的所学,而不要想着走捷径,走偏门,靠一招鲜,打遍天下!
然后,不要轻视辨证,不要被“庸师”带偏,将“四诊”的习惯贯彻始终,这才是最后取得好疗效、好口碑的前提。
最后,一定不要模仿前人的治疗风格。学者生,似者死!一定要学会融会贯通,补齐自己的短板。只要你一切从患者的苦痛出发,你就会不断激励自己,不断去强善,去挑战自己。
好了,话至此,同仁共勉吧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鼎配配资,俊升配资,正规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